明清時期,中國古代建筑是發(fā)展的頂峰,不僅單一建筑技術(shù)、建模,建筑群在空間組合、氛圍創(chuàng)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,特別是在園林領(lǐng)域,有大量具有藝術(shù)代表性的古代建筑,包括明江南私人園林、清皇家園林等。從現(xiàn)有的宮殿來看,明清建筑是保留最完整、最突出地方特色的建筑,成為中國文化的無價瑰寶。
1、明清民間建筑風格特色特色
明清時期,官方建筑斗拱比例略有降低,屋檐深度也有所降低,柱比較細,梁比較重,以前柔和的屋頂線消失,整體建筑風格更加克制、穩(wěn)定、嚴謹,形式精細,具有明顯的符號特征。此外,明清時期的官方建筑相對標準化。清政府還頒布了《正式建設(shè)》和《工部工程實施規(guī)則》,以鞏固建筑的定型發(fā)展。由于這一時期的制磚技術(shù)相對成熟,磚房也隨之增多,城墻多為磚砌,出現(xiàn)了“無梁殿”等大型建筑。
2、分析明清時期民間建筑的風格特點和原因
自然因素
自然因素對明清時期的民間建筑風格有很大的影響。由于北方氣候相對寒冷,在此期間,建筑的墻壁相對較厚,屋頂有一定的保溫層。而且基于對雪荷載的考慮,其材料較大,外觀較為莊重而雄厚。其中,北京的四合院是典型的代表,其庭院寬敞明朗。四面八方的房屋不僅相互聯(lián)系,而且相互獨立,依靠走廊連接,便于日常生活。
北京氣候寒冷。為了提高房子的保暖性,四合院的墻壁通常比較厚。為了防止噪音和沙子,而且相對封閉,周圍沒有窗戶,只有一扇外面的街道門,朝向內(nèi)部的庭院照明良好,周圍的房子向庭院開門,從而形成一個相對封閉和溫暖的外部空間,以促進家庭之間的溝通。當然,大多數(shù)四合院也比較寬敞,它們可以在院子里飼養(yǎng)花鳥,疊石造景,可以為當時的人們提供一個舒適、親近自然的空間。
相對而言,由于南方雨量充足,氣候炎熱,建筑物對通風、遮陽、防雨的要求較高。明清時期,南方民間建筑的墻壁相對較輕,屋頂較輕,屋檐較大,多采用精細材料,整體外觀美觀輕盈。正是由于氣候炎熱,其民間住宅庭院相對較小,周圍的房屋相連,俗稱“一印”,多采用穿斗結(jié)構(gòu)。房間的組合靈巧,適用于起伏不平的地區(qū)。
當然,江蘇和浙江的私人住宅也有天井,通風良好,照明良好,可以減少陽光輻射,提高房屋的滲透性。此外,南方的住宅大多使用粉色的墻壁和黑色的瓷磚,所以它可以給人一種簡單而優(yōu)雅的感覺。當時,對于人口相對密集的南方城市,其山墻略高于屋頂,不僅具有良好的裝飾效果,而且具有防火防潮。
傳統(tǒng)民俗
明清封建時期,人們有嚴格的衣食住行等級制度,尤其是建筑,既要有日常生活功能,又要展現(xiàn)社會等級。以濰坊石湖園四合院為例,其布局多為對稱平面,外觀封閉,與中國古代宗族制度、封建民俗、社會禮教有關(guān)。
由于明清時期家庭觀念有嚴格的等級制度,要求長幼有序,主尊奴卑,內(nèi)外不同。其組別包括北房、東西廂房、倒座四面和庭院。北房通常是主樓,其次是掀背車,倒座是客房,雜房是附屬的。此外,內(nèi)部住宅的分布也相對嚴格。其突出的位置和優(yōu)越的位置通常是主房間,由長輩居住。北房中間開門的房間是大廳,兩邊的房子向大廳開門,形成一個明暗的套房。大廳是日常生活、祖先崇拜和招待客人的地方,兩邊是臥室。
當然,東西臥室也有尊卑之分。在當時一夫多妻的封建社會,東側(cè)是尊重,主要住在正房,西側(cè)是尊重,主要住在民間處方。對東西耳房,主要用作書房、客房,可單開門或與正房相通。四合院的東西廂房通常由年輕一代居住,一明兩暗,中間是客廳,兩邊是臥室。對于中型四合院,還有后罩樓和后軍房,由未出閣的婦女和女傭居住。
戰(zhàn)爭因素
在古代社會,由于硝煙和戰(zhàn)爭,客家土樓成為最具特色和傳統(tǒng)色彩的山村民居建筑,以避免外敵的沖擊。土樓一般分為方形和圓形兩種形式,其中圓形土樓具有明顯的傳統(tǒng)客家特色。在當時的歷史動蕩時代,客家人因戰(zhàn)爭被迫南遷。為了避免外敵的沖擊,他們通常不得不依靠山區(qū)來管理和生活。起初,他們的建筑是用砂、土和木頭建造的,然后他們建造了一個大房子,建造了多層圓形或方形的土樓,以防止強盜和抵抗外力。
此后,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,這座造型奇特的土樓逐漸傳到江浙、廣東、福建等地,并在明朝中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(fā)展。其中,福建永定承啟樓是清順治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土樓。外周直徑72米,高達12.4米,共4環(huán)。內(nèi)圈是平房,外圈有兩層。最外環(huán)的底層是畜圈和廚房,也用來放雜物。一樓和二樓通常沒有窗戶,上兩層是臥室。從整體建筑來看,其外環(huán)高,內(nèi)環(huán)相對較低,安全性和封閉性強,堅固穩(wěn)定,具有明顯的宗族特色。
明清民間建筑無論是南北民居還是宮殿建筑,都具有明顯的風格特征,是中國古代傳統(tǒng)建筑的最后一個高峰階段。其形成因素很多,不僅與傳統(tǒng)民俗有關(guān),還與自然環(huán)境、戰(zhàn)爭因素有關(guā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