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藏族主要從事畜牧業(yè)和農(nóng)業(yè)。傳統(tǒng)的藏族民居主要有兩類:碉堡房和帳房。為了適應青藏高原的氣候和環(huán)境,藏族民居因地制宜,充分利用自然環(huán)境,發(fā)展出防寒保暖的特色民居。
碉房
碉樓,又稱碉樓,是青南地區(qū)常見的藏族住宅建筑形式。這是一種用石頭或土壤建造的房子,有三到四層。它被稱為碉堡,因為它看起來像一個碉堡。碉堡的名字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時期。碉堡住宅色彩簡單協(xié)調(diào),基本采用材料的真實顏色,木部分涂深紅色,整個建筑墻厚薄,形狀大小,建筑平面相對簡單,一般為方形平面。
碉樓多為石木結構,造型端莊穩(wěn)定,風格古樸粗獷,外墻向上收縮,多依山而建。碉樓底層一般為畜牧圈和儲藏室,層高較低。二層為住宅樓,大房間可作為大廳、臥室、廚房,小房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,如有第三、四層,則多作為經(jīng)堂和曬臺。這種民居不僅堅固保暖,而且具有良好的防御功能。碉樓看似厚重,但外墻處理卻充滿變化,既有功能需求,又兼顧藝術效果,自成風格。
帳房
帳房,傳統(tǒng)帳房又稱牛毛帳房,是以牛毛為主要材料制成的,是藏族人民的主要居住設施,主要是游牧生活。帳房的平面一般為方形或長方形,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,覆蓋黑牦牛氈毯,用牛毛繩牽引,固定在地上。帳房正脊寬約15厘米,長約15厘米.采光通風5米縫隙。帳室內(nèi)部周圍用泥草或土坯成高400~青稞、酥油袋、牛糞堆放在50厘米的矮墻上。
帳房以“塔倒塌(藏語爐)”為邊界,自然分為左右兩部分,根據(jù)男女的習俗,中老年男性和客人的座位在左邊,右邊是婦女和兒童的座位。左邊也被稱為席位,專門用來招待高貴的客人??腿吮仨毾瓤秃笾?,先男后女,先老后幼。
帳房內(nèi)部陳設簡單,中間有一個爐子,爐子后面是佛陀,周圍的地面鋪著羊皮,用于坐臥休息。這種帳房制作簡單,拆卸靈活,運輸方便。它是牧區(qū)居民為適應流動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種特殊生活方式。
藏族民居裝飾
藏族是一個善于表達美的民族,非常注重住宅的裝飾。藏族住宅的室內(nèi)墻壁大多采用吉祥圖案,在門上畫日月云圖或懸掛風馬旗。一些住宅專注于渲染外墻和門窗,富有繪畫裝飾和非凡的氣勢。
濃郁的宗教色彩是藏族民居與其他民族民居區(qū)別最明顯的標志。藏族民居的室內(nèi)外陳設和裝飾都表現(xiàn)出對神佛的尊重。無論是在農(nóng)業(yè)區(qū)還是牧區(qū),每個家庭都有佛教供應設施。
一般來說,藏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不僅與幾千年來形成的藏族民族習俗有關,而且深受藏傳佛教的影響,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