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徽派建筑中,門樓作為戶主身份地位的標志,是徽派建筑中的關(guān)鍵裝飾部分。徽州當?shù)赜小扒Ы痖T樓四兩屋”的說法,“寧可內(nèi)簡也要外奢”是徽州人的普遍心態(tài)。在徽州還有個說法,“千兩銀子七百門”——如果用一千兩銀子建房,花在門面上就要七百兩。因此,徽州民居都很重視門樓的裝飾。
舒光裕堂門樓
大門是徽州磚雕工藝重點裝飾的地方,因為它既是建筑的入口,也是外人登堂入室的第一關(guān),關(guān)系著家族的榮譽和顏面,可以有效的從側(cè)面反映出此間主人的家業(yè)多寡程度,以及價值取向和治家理念。同時也是徽商彰顯財富、顯示身份地位的載體,所以也稱之為“門臉”。
門樓肇始于驅(qū)魔辟邪的“符鎮(zhèn)”,進而發(fā)展成固定的石磚雕門樓?;罩荽箝T按形式分大體可分為三類:門罩式、牌樓式、八字門樓式。
門罩式是其中最簡潔的一種形式,位于門楣處,在徽州村落民居中廣泛出現(xiàn),其中門罩式又可分為字匾式和垂花式
垂花式門罩:又稱垂蓮門,以其墻面裝飾中的檐柱垂過下枋,于底部形成蓮花狀、回紋狀等垂珠而得名。
其形式與北方明清時期盛行的垂花門頗為相似,不過,它是將北方的木構(gòu)立體式垂花以磚雕工藝呈現(xiàn)在入口空間中,從而逐漸形成了具有徽州地方特色的垂花門式門罩。
這種門罩的制作方法與門楣式門罩相當復雜,但在形式上更加舒展且多樣。因此,在明清時期的古民居中,這種門罩被廣泛采用。
字匾式門罩:徽州古民居建筑中的字匾式門罩,以其簡潔的工藝和樸素大方的造型,在徽州地區(qū)廣泛使用。早期門罩常在墻面裝飾部分采用水平排列的字匾,書寫宅院、庭院名稱等。
垂花式門罩
字匾式門罩
牌樓式即門坊,等級較高,常見的如單間雙柱三樓、三間四柱三樓、三間四柱五樓。
八字門樓是門坊的一種變體,在平面形制上看,大門向內(nèi)退進一段距離,形成“八”字形,象征該戶為做官人家。門樓上多刻有精致的磚雕和石雕。
八字門樓
徽州人重視對門樓的裝飾,有些大戶人家更是不惜重金打造,對于商人,門罩象征著招財進寶的元寶;對于讀書人,門罩那翹起的檐頭象征嶄露頭角,出人頭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