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州園林中的樓、閣以其高聳的形式成為園林輪廓線的突出部分,引人注目。
樓的平面面寬一般都為三問或五間,但造型有多種形式:樓的底層和上層平面大小相同的較多,顯得平穩(wěn)。
樓的位置如果前后空間開敞,底層前后外檐都為長窗,上層也有作長窗,內(nèi)為欄桿,但多為半墻半窗。如樓后庭院較小,則后檐為半墻半窗,或為粉墻為主,墻上辟磚框景窗。
樓兩側(cè)為山墻,多也辟磚框景窗。有的樓上層稍收進,上下層之間以通過水平磚制掛落板裝飾。有的樓上層以白粉墻為主,或兩端為白粉墻,使外觀顯得輕快活潑,形式多變。
樓的梁架形式大致和平房相同,因樓的進深大多數(shù)較廳堂小,所以梁架作草架的較少。
由于蘇州建筑大多不作吊頂,室內(nèi)空間顯得高敞,所以樓上層的層高較低。一般不超過3米。
榭、舫
蘇州園林中的榭根據(jù)不同的環(huán)境,布置在相宜之處,形式靈活多變。
榭和舫大多是臨水建筑,既有休息、游賞的功能,更起著觀景和點綴風(fēng)景的作用。(圖:拙政園芙蓉榭)
亭
((園冶》中說:“亭者,停也。人所停集也?!蹦亲匀皇切蓓牡胤健?/p>
園林的亭有半亭和獨立亭之分,半亭常和走廊連接。依墻而建,有的為門洞所在。
亭的平面有多種形式,除常見的方形、長方形、六角形、八角形,還有圓形、扇形、海棠、圭形等。屋頂以單檐居多,重檐的較少。亭頂式樣多采用歇山式或攢尖頂式。
半園半亭位于東部墻角,前有小水池,原由小院圍隔。亭形體較大,平面為利用墻角形成五角形,最寬處為3.30米,深2.75米,檐高2.54米,攢尖頂,嫩戧發(fā)戧,坡度較陡,因此其后墻也升高成屏風(fēng)墻形式。
廊
((園冶》中說:“廊者,廡出一步也,宜曲宜長則勝……隨形而彎,依勢而曲?;蝮瓷窖?,或窮水際,通花渡壑,蜿蜒無盡,……”這段話非常地說明了廊在園林中的作用。
廊在園林中是連接建筑物的脈絡(luò),也常是風(fēng)景的導(dǎo)游線。而且可以起著劃分空間、增加景深的作用。
按照廊建造的位置有沿墻走廊、空廊、回廊、樓廊、爬山廊、水廊、復(fù)廊等。
沿墻走廊和空廊在園林中較多見,廊常自然曲折,與墻之間的空間形成小院,院內(nèi)點綴石峰花木,人在行走中可見一幅幅畫面,形成對景。
如:留園五峰仙館北游廊,拙政園柳陰路曲空廊,網(wǎng)師園月到風(fēng)來亭游廊,怡園拜石軒西復(fù)廊。
走廊還可以打破圍墻或院墻的單調(diào)封閉狀態(tài)增加景深,留園中北部走廊、獅子林南走廊都是處理成功的例子。
樓廊又稱邊廊,有上下兩層走廊,多與樓相連,也有從假山通過邊樓與樓相連接的形式,如拙政園見山樓西側(cè)樓廊、耦園西花園藏書樓東部邊樓、環(huán)秀山莊邊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