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林寺位于重慶璧山御湖路,東林寺經(jīng)歷了宋代的繁榮昌盛,在文革時期又被打倒。后來在居士們的支持下重新開門迎接信徒。老住持病逝后又因居士意見不合而再次被關(guān)閉。歷經(jīng)波折,東林寺2001年重建。2021年5月東林寺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。東林寺內(nèi)的格局與大多寺廟類似,大雄寶殿、觀音殿、天王殿等一應(yīng)俱全。在通往大雄寶殿的必經(jīng)之路上,還能見到九龍吐水的雕塑。雕塑的四周擺放著各種各樣的花作為裝飾。天竺葵和多肉植物的搭配就好像是不同時代與地域的碰撞,在莊嚴肅穆中增添了幾分生機。
東林曉鐘
東林曉鐘又名東林獅吼,清代璧山八景之一。東林寺寺后為獅子嶺,其嶺形似猛獅,故以獅名。
相傳夜深人靜時,嶺上有轟鳴震動聲;尤其在黎明時,更仿佛敲鐘之聲。東林寺前有一棵古黃桷樹,樹干粗大斑駁離奇,如虬龍盤曲,樹圍十余人方能合抱。《東林曉鐘》首聯(lián)“密樹疏煙停暮鼓,倚云傍月訪東林”,交待詩人游歷東林寺景點及傍晚景象。頷聯(lián)和頸聯(lián)“招提不是人間路,梵語如聞天地心。蓮社荒涼存古碣,柴扉寂寞啟洪音”(“招提”,即寺廟寺院;“梵語”,古代印度的標準書面語,相對于民間的俗語而言,又稱為雅語,我國及日本稱梵天即印度教主神所造的傳說為梵語?!吧徤纭?,念佛修行者多用蓮社之名,東晉蓮宗初祖慧遠大師集念佛人于廬山,建東林寺,創(chuàng)白蓮社,為蓮社名稱之始,后各地寺廟多以“東林寺”為名),“招提”“梵語”“蓮社”扣住了東林寺,“啟洪音”扣住了曉鐘或獅吼,“荒涼”“寂寞”寫其冷落。尾聯(lián)“野猿睡起鴉飛急,驚破寒窗曉夢沉”,猿起鴉飛、破窗驚夢均因東林之曉鐘或獅吼。全詩意境是,樹茂密煙稀疏,一片云一彎月,然蓮社荒涼柴扉寂寞,空有古碣殘垣一派荒蕪,似有如鐘之聲叫人覺著那寺廟那梵語還恍然如夢,但只感到那猿起與鴉飛。全詩寫景狀物動靜結(jié)合,想象自然,虛實相生。
璧山東林寺地址
重慶市璧山區(qū)璧城街道黃葛社區(qū)1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