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望山寺古名李公廟,位于重慶永川區(qū)朱沱鎮(zhèn)四望山村山頂,建于清朝嘉慶24年,盛于同治12年,已有200余年歷史,衰于民國時期。寺廟為小青瓦屋面,歇山式頂,穿斗、抬梁式梁架,雕梁畫棟,“龍脊”山墻,氣宇恢弘。原寺廟占地約1300平方米,分上、中、下三殿?!拔母铩睍r期,中、下殿被毀,僅存上殿(李公殿)保存較好。2000年經(jīng)永川市民宗局批準(zhǔn)為佛教活動場所,新建天王殿、彌勒殿、大雄寶殿、地藏殿、財神殿、觀音殿、居士綜合樓、僧侶六合樓、廚房、停車場等,寺廟初具規(guī)模,功能齊全,氣勢恢宏,晨鐘暮鼓,香火興旺。
四望山寺子午坐向,天王殿位于山門、財神殿、地藏殿、大雄寶殿、西方三圣、觀音殿、李公將軍殿、居士綜合樓、六合樓、廚房食堂、依次修建、錯落有致、排列有序初具規(guī)模。釋迦牟尼佛、觀音菩薩莊嚴(yán)肅穆、栩栩如生。該寺占地10佘畝,依山而建,視野開闊,眺望長江滾滾,近看丘陵起伏,夜觀萬家燈火;寺內(nèi)花繁樹茂,四季如春,亭臺樓閣、回廊蜿蜒,既是佛教景點(diǎn),又是游人觀光休閑的圣地。
四望山寺是專門為李克用、李存孝父子修建的廟宇。
李克用(公元856年—908年),出生地為神武川之新城(在今山西雁北地區(qū)境內(nèi))。唐末將領(lǐng),沙陀族人。早年隨父出征,常沖鋒陷陣,軍中稱之為“飛虎子”。先后鎮(zhèn)壓龐旭起義軍、黃巢起義軍。大順二年(891年),唐廷恢復(fù)李克用官爵,并封晉王。
李存孝(?~894年),代州飛狐人(今山西靈丘),本姓安,名敬思。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,武藝天下無雙,勇力絕人。李克用在代北掠地時遇到安敬思,因其勇敢有武藝,且是孤兒,遂收為義子,改姓名為李存孝。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員驍將,也是李克用眾多“義兒”中的一個,因排行十三,故稱為“十三太保”。古人言“王不過霸,將不過李!”霸,指的是西楚霸王項籍;李,指的就是李存孝。
據(jù)傳,唐昭宗初年,大同軍亂,李克用、李存孝父子率沙沱﹙今朱沱﹚兵一萬七千及雁門兵四萬進(jìn)軍長安平亂,三戰(zhàn)告捷,收復(fù)長安。昭宗親封為勇南王。當(dāng)?shù)孛癖姙榧漓肜钍细缸由裢◤V大、法力無邊,于是在四望山建寺供奉。以前,每年正月十二都會在此舉辦“勇南會”,方圓百里鄉(xiāng)人,朝拜敬香者絡(luò)繹不絕。
永川四望山寺地址
重慶永川區(qū)朱沱鎮(zhèn)四望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