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修筑城墻的歷史非常悠久,古城墻是中華民族文明發(fā)展的重要標志,也是中華文明歷代傳承的有力見證?,F(xiàn)存較完整的中國古城墻有北京城墻、西安城墻、南京城墻、荊州城墻、襄陽城墻、開封城墻、平遙城墻、崇武城墻等多處,殘破或完整,都見證著一段段特殊不可磨滅的歷史。
襄陽城
“鐵打的襄陽,紙糊的樊城?!毕尻柡头墙M成了湖北省的主要城市襄樊。襄陽敢當“鐵打”,號稱“華夏第一城池”一說。古城雄據(jù)漢水中游,有2800多年的歷史;城池始建于漢;周長7公里;護城河最寬處250米。在冷兵器時代,襄陽城有如此寬的護城河和城高墻厚,城門箭樓巍峨,攻城談何容易,自然敢拍胸脯。
臨漢門
襄陽城原有六座城門,即大北門、小北門、長門、東門、西門和南門,每座城門上皆有城樓。萬歷四年,知府萬振孫為六門首提雅稱,分別為:陽春門,文昌門,西城門,拱震門,臨漢門,震花門。現(xiàn)在,六個城門僅存小北門頗具氣勢,北臨漢江,南通昭明臺。
小北門在明代稱“臨漢門”,到清代又別稱“北門鎖鑰”。門上城樓乃道光六年(1826年)襄陽知府周凱所建,為重檐歇山式建筑。登小北門,撫摸城樓上陶制武俑,叩古問今,不難感受到歷史的厚重,更可品嘗“數(shù)千年城墻盡歸此處樓臺,八百畝城池知是何年圖畫”的韻味。
會理古城
位于涼山州南部,總面積4522平方公里,總?cè)丝?0多萬人,是座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,現(xiàn)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。縣城四面環(huán)山,氣候溫和,四季如春,素有"小春城之美稱,是全縣經(jīng)濟、政治、文化中心。
鐘鼓樓,在城內(nèi)十字大街,建于清雍正12年,總高22米。鐘鼓樓梁畫棟,朱柱挺拔,鏤空雕花,做工精細,造型優(yōu)美,十分壯觀。清末,由幾省會館辟為園林,1980年修復(fù)一新,新建駐鶴亭、金鏡閣、藕香橋、玉華池武候祠,位于城北老街子,明嘉慶年間建,清代兩次重修,歷經(jīng)五百余年,迄今保存完好。該景點古樸典雅,雕梁畫棟,美麗壯觀。東岳廟,位于縣城南門外,清鎮(zhèn)撫周冕建,為四合院布局,以彩繪浮雕見長,主體結(jié)構(gòu)至今完好。景莊廟,位于城西埡口小山崗上,重檐飛閣,古木參天,為明代永樂年間官吏李毅建,迄今風物猶存。碑林,設(shè)于贏洲公園金境閣內(nèi),有明朝狀元楊升庵、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和、近代知名人黃炎培、郭沫若和老一輩無產(chǎn)階級命家毛澤東、聶榮臻等的墨寶31。文塔,位于城南,距縣城約五公里,始建于明末清初。層九級、高約十丈,并有生活設(shè)施。
鐘鼓樓
鳳凰古城
鳳凰風景美麗,美在自然,美在天人合諧。山不高而秀雅,水不深而清冽,樓閣掩映于群峰流水之間,玲瓏秀麗,如入圖畫。故新西蘭朋友路易·艾黎老人認為中國有兩個最美麗的小城,一個是湖南的鳳凰,一個是福建的長汀。
古城為中心,東至虹橋、南至巖腦城、西至池塘坪、北至沱江,面積10平方千米,是鳳凰今古建筑最多,最繁華的區(qū)域,也是鳳凰縣的“心臟”所在。古城有一千多年的歷史,形成了不少名勝古跡。這里是“黔楚咽喉”,戰(zhàn)略地位重要,一直是邊陲重鎮(zhèn)。清紀中葉以后常駐“鎮(zhèn)邊”、“屯邊”、“綏邊”軍政大員,文策士跟蹤而至,墨客騷人亦尋跡而來。隨之,大興土木。各建筑無不設(shè)計精美、斗拱飛檐、塑龍雕鳳、金漆彩繪。而由于統(tǒng)治者策略的需要,鳳凰的廟宇祠堂比異地尤多。而又大部分集中于古城。所以古城有“輝煌的殿堂”之稱。古城是一帶嫵媚青山,半座雅典城池。美麗自然的整個古城風光欣賞不盡。
北京城墻
東南角樓附近城墻:位于崇文區(qū)崇文門以東到東便門一帶有一段保存最完整,且長度最長的北京內(nèi)城城墻,外加一處箭樓——內(nèi)城東南角樓。
東便門
西南城角附近城墻:位于西城區(qū)西二環(huán)西便門橋附近,是北京最早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城墻遺址,里面有一座“八瞪眼”箭樓。
西便門明北京城墻遺跡
德勝門箭樓
正陽門城樓及箭樓:正陽門俗稱前門,是北京現(xiàn)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,位于天安門南側(cè)。以前的北京城門包括:城樓、箭樓、甕城三個部分,只有正陽門保持著城樓及箭樓。
正陽門
西安城墻
西安城墻歷史悠久,從劉邦建的漢長安城至明城墻的出現(xiàn),歷經(jīng)隋朝的大興城和盛唐的長安城,當時面積84.10平方公里,堪稱世界之最。西安明城墻建有月城城樓、大城城樓、四隅角樓以及建在上面的98座敵樓。
西安城墻西安城墻
在漫長的歲月里,城墻還是那座城墻,但城門卻一直在變化:明清時期,西安城只有四座城門,民國時期新開辟四座城門,俗稱小四門;中共建政后,又新開城門十座。細數(shù)這些城門的名稱來歷,也從一個側(cè)面反映了古城的歷史變遷和文化進步。
南京城墻
歷經(jīng)六百多年風雨而巍然屹立的殘破的城墻。這孕育著沉甸甸的歷史的殘破城墻現(xiàn)只存四座城門,但是精致的細節(jié)的確令人折服:城墻與水道相通處設(shè)有水門、水閘和涵洞;城墻上建有垛口13616個;特別是保存完好的中華門內(nèi)甕城,設(shè)計巧妙的藏兵洞、氣勢雄偉的登城馬道,令人稱奇。南京城墻的規(guī)模,堪稱世界第一。
南京東水關(guān)城墻
荊州古城墻
湖北省江陵縣的城墻相傳為三國時關(guān)羽守荊州時所筑,原為土城墻,南宋時改建為磚墻。現(xiàn)在的城墻是清順治三年(公元1646年)重建的,高9米,寬10米,周長9公里。
荊州古城墻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御工事,除高大堅固的墻體和甕城等建筑外,城墻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(shè)施。如今這里最具作戰(zhàn)防御功能、最有特色的要數(shù)暗設(shè)的4座藏兵洞。
開封城墻
開封歷史上最早的城墻,是建筑于公元前362年的魏國大梁城。史載,大梁城東西寬5.8公里,南北長6.4公里,還稍大于現(xiàn)今的開封城墻圈。大梁城有城門十二座,約在今鐵塔附近的東門,稱“夷門”?!耙拈T自古帝王州”,指的就是這座城門了。春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,當年為出兵救趙,就在這夷門內(nèi)外,導(dǎo)演了“如姬夜盜虎符”、“侯生北鄉(xiāng)自剄”的歷史活劇。
開封城墻
山西省平遙縣以古城聞名,城墻周長6公里,高8—10米,墻身素土夯筑,外壁城磚,白灰包砌,門外也筑甕城。平遙城墻造型美觀,防御設(shè)施齊備,筑城手法古拙。
平遙古城
徜徉在平遙古城,更像是置身歷史的博物館,一切都成為歷史,卻也能更好地返回到現(xiàn)實。
平遙古城
福建城墻
福建省惠安縣東南35公里的崇武半島上,也有城墻被保留了下來,這是明朝時為防御倭寇而修建的。崇武半島城墻其周長2.6公里,整個建筑采用花崗石砌成,四方設(shè)門,上建門樓,并設(shè)烽火臺三座。明代名將戚繼光、鄭成功都曾在此駐守。這里是中國現(xiàn)存比較完好的花崗巖石頭城及古代海防城堡。
崇武半島城墻
現(xiàn)在,城墻早已失去了原來的實用功能。而歷史研究價值和游覽價值的不斷體現(xiàn),讓城墻有了新的生命力,從這種意義上講,這或許是城墻最好的歸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