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嚴寺位於陜西省長安縣韋曲東南少陵原半坡上,距西安城約15公里。寺居高臨下,襟山帶河,殿宇庭院精致幽邃。它俯視樊川,西望神禾原,南望終南山的霧巖、玉案諸峰,正如唐朝詩人岑叁題寺詩中所贊:“寺南幾千峰,峰翠青可掬。”可見自然環(huán)境的優(yōu)美。
華嚴寺建於唐德宗(李適)貞元十九年(803年),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發(fā)源地,古“樊川八大寺院”之一。北宋以後漸趨衰敗,明朝雖經(jīng)修葺,但規(guī)模已非舊觀。清朝乾隆年間,少陵原一部分崩塌,志內(nèi)殿宇全被摧毀,現(xiàn)在僅有兩座磚塔。東邊的一座是華嚴宗初祖杜順禪師塔,四面七層,高約13米,上層石刻有“嚴主”二字,第三層石刻有“無垢凈光寶塔”六字。西邊的一座是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塔,內(nèi)安奉清京相師舍利子21粒。該塔六面五層,高七米,塔上石刻有“唐清原國師妙覺之塔”十字。二塔下層各有磚筑龕堂,內(nèi)有石刻影像及像贊,石刻下半部刻重修記,為近代宋伯魯、宋聯(lián)奎同時書寫。
另有唐宣宗大中六年刻的《杜順和尚行記碑》,已移存於陜西省博物館。
華嚴寺歷代傳承法師有杜順、智儼、法藏、澄觀、宗密等。杜順著有《華嚴法界觀門》、《華嚴五教止觀》,他為華嚴宗在觀行方面的“無盡緣起說”和判教方面的“五階次等說”奠定了理論基礎(chǔ),後人追其為華嚴初祖。但實際創(chuàng)宗人是法藏大師。法藏(643-712年)是西域康居國人,l7歲從智儼大師學(xué)〈華嚴經(jīng)〉。唐圣歷二年(699年)受詔為武則天說《華嚴經(jīng)》,使其“豁然領(lǐng)解”。他還為唐中宗、唐睿宗授菩薩戒,被封為國師。唐中宗還特地為他造了五所華嚴寺。法藏以《華嚴經(jīng)》為依據(jù),吸收了玄奘新譯理論,完成了判教,充實了觀法,建立了華嚴宗風(fēng)。因此,中國佛教便以華嚴寺為華嚴宗之發(fā)源地。